90后女航天员,一进舱就被失重给了一个下马威

admin 阅读:114 2024-11-02 06:48:01 评论:0
神舟十九号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让我印象深刻的是,90后女航天员王浩泽刚进入核心舱就遇到了一个小插曲。她走了没几步就飘了起来,幸好身边的李广苏及时把她扶住。后来六个人站在一起交谈时,她又出现了站不稳的状况,身体越来越歪,还是李广苓出手相助。这让我想起20年前刚参加工作时的情形。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我的腿也在发抖,声音都变了调。那时的尴尬与无助,至今记忆犹新。王浩泽是造火箭的工程师,不是飞行员出身。她在地面上或许已经历过各种失重训练,但真实太空环境带来的失重感,还是让她措手不及。反观已在核心舱生活近5个月的神舟十八号三名航天员,他们的动作显得从容自如。前往太空经验丰富的神舟十九号指令长蔡旭哲,也能较为自如地控制身体。这种差异让我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总是期待新人一上手就要表现完美?记得去年我带了一个应届毕业生。他第一次做项目方案,写得磕磕绊绊。当时我就想起自己刚工作时的样子,于是耐心指导他修改。半年后,他已经能独立完成多个方案了。每个领域都有一个适应期。就像婴儿学走路要摔跤,厨师炒菜要糊锅,作家写作要删改。这些都是成长必经的过程。王浩泽的表现恰恰说明了太空环境的特殊性。据航天科技专家介绍,人体在地球上形成的平衡感和运动习惯,在失重环境中都需要重新建立。即使经过再多地面模拟训练,真实太空环境的适应过程也无法跳过。这让我联想到现在社会上一些现象。职场新人被要求"即插即用",应届生被期待"三年经验起步",这些不切实际的要求,是否值得反思?有意思的是,王浩泽虽然一开始显得笨拙,但她的表情始终保持着专注和坚定。这种态度让我想起一句话:起点的位置不重要,重要的是前进的方向和速度。太空站里的这一幕,某种程度上也映射了现实生活。无论是航天员还是普通人,都需要一个适应和成长的过程。与其苛责新人的不足,不如给予理解和帮助。就像李广苓及时伸出援手一样,经验丰富者的支持对新人来说弥足珍贵。这种传帮带的精神,恰恰体现了团队的力量。回想这些年带过的新人,我越发觉得,帮助他们克服"第一次"的困难,看着他们逐渐成长,其实也是一种成就感。当我们看到王浩泽在太空站里的"菜鸟"表现时,与其觉得好笑,不如想想:每个人都曾是初学者,都需要时间和机会去适应、成长。这或许就是太空站里这个小插曲带给我们的启示。

本文 htmlit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dgghz.com.cn/baike/3689.html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