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八号返回,宇航员称“在炼丹炉”,船舱为何起火烧得乌黑?
admin
阅读:41
2024-11-04 18:54:45
评论:0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文|万象硬核编辑|万象硬核«————»在完成了六个月的太空任务后,神舟十八号乘组踏上了返回地球的旅程。然而,这看似简单的“回家路”,却充满了挑战和风险。2024年11月4日的凌晨1点多时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回到了地球的怀抱。三位航天员顺利出舱,身体状况都很不错。回忆起返回过程中的一些景象,叶光富开玩笑说,瞧着舱外的场景,那简直就像是坐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一样,一路火花带闪电的,可以说是相当刺激。不过自己待的地方可真是舒服得很,仿佛舱外的场景跟他们没有半毛钱的关系。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飞船的返回舱在进入大气层之后,会感受到相当大的阻力。特别是舱身会和空气剧烈摩擦,这样的摩擦足以产生极高的温度,据说有上千度那么高。外面的火焰烧得正旺,噼噼啪啪的声音听起来就像在炼丹一样。这景象,即使是已经有心理准备的航天员,也难免感到震撼。那么像炼丹炉一样的高温,为何没有将返回舱烧毁,也没有对航天员造成伤害?这得益于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和精密的防护措施。在研制返回舱的时候,技术人员就在它外面涂了一层强大的防烧蚀和隔热材料。这些材料在高温下会慢慢蒸发或掉下来,带走很多热量,这样就能保护返回舱里的结构和航天员的安全。这就好比给返回舱穿上一件“防火衣”,使其能够抵御大气层高温的炙烤。不过外面的材料肯定是会被烧毁的,所以我们看到返回舱回来的时候,外面都是被火焰灼烧得黑黢黢的样子。但有人注意到,飞船发射升空时,似乎没有出现类似的“炼丹炉”现象,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发射阶段,飞船的速度相对较慢,与空气的摩擦产生的热量较少,不足以引发剧烈的燃烧。不过正常的燃烧还是有的,只不过有一层叫做整流罩的东西基本上会被烧没,如果还有剩下的,也只有一点点残留的结构而已。等到外面的这层防护烧得差不多了,火箭也就已经飞出大气层了。但返回地球时的时候就不大一样了,飞船的速度比发射的时候不知道快了多少倍,所以与空气的摩擦产生的热量巨大,因此才会出现剧烈的燃烧现象。由此我们就能知道,飞船在没有大气层的星球,比如月球着陆时就,不会发生燃烧的情况。这是因为没有大气层的阻力,飞船的速度不会急剧升高,也就不会产生剧烈的摩擦和高温。而正是有了这些先进的科技和严密的防护措施,才使得航天员能够安全地往返于太空和地球之间。神舟十八号任务顺利完成,意味着中国有了长期驻留太空的能力,也显示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全面提升。那么乘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上天的“船员”们,又做了一些什么事情呢?«——»时间回溯到2024年4月25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一飞冲天,划破夜空。这是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关键一环,也是三位被千挑万选选中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和李广苏——开启为期六个月太空之旅的起点。但是建设空间站,肯定不是短短的 一朝一夕之间就能成的事。它如同一个巨型的太空乐高,需要一块块地拼接、组装,更需要持续的维护和升级。神舟十八号的任务,正是承接了这一重任。三位航天员不仅要管理和照顾空间站这个“太空之家”,还要对各种应用载荷进行操作和维护,确保空间站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这就像维护一个复杂的精密仪器,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不能出错,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除了维护空间站,进行一些领域的科学研究也是神舟十八号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微重力环境下,物理规律、材料特性、生命活动都会呈现出与地球上截然不同的状态。这为科学家提供了难得的研究机会,也孕育着突破性发现的可能。神舟十八号的“船员”们在太空舱内外利用科学设备,进行了90多项实验,这些实验涵盖从生物学到医学相当多的领域。其中,最让人好奇的要数国内第一次在太空进行的水生生态研究了。在空间站,航天员用斑马鱼和金鱼藻建立了一个能够自循环的水生生态系统,成功实现了中国在太空中培养脊椎动物的目标。这项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生命在太空环境下的适应机制,也为未来长期太空探索,例如建立月球或火星基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储备。另一个实验是研究植物在微重力环境下怎么生长,这样可以了解植物对重力的适应方式。如果成功,能为将来设计适合太空生长的作物提供有用的参考。这意味着,未来我们或许可以在太空里面种点粮食,为长期太空任务提供食物保障。太空并非一片净土,也有各种各样的危险,其中之一就是空间碎片。这些碎片在地球周围会飞快地飞行,就算是很小的碎片,也能对空间站造成严重损害。为了确保空间站的安全,神舟十八号的航天员多次跑到船舱外面,给舱外的一堆复杂的线路和一些重要设备加装了预防碎片冲击的保护装置,并且还进行了舱外检查。这就像是给空间站加了一层防护罩,让它更能抵抗空间碎片的撞击。这么多任务都顺利执行,可以说这意味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又往前飞速迈进了一大步呀。从飞船的设计制造,到火箭的可靠发射,再到航天员的选拔培训和安全保障,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中国航天人的智慧和汗水。载人航天工程很是复杂,涉及很多不同的学科和不同领域的技术。神舟十八号任务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在材料科学、推进技术、控制系统、生命保障等领域的突破。例如,返回舱外部的烧蚀材料和隔热材料,就是中国材料科学领域的重大成果。在推进技术方面,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款火箭的载重能力强,能送20多吨的航天器上轨道,为中国空间站的建设提供了可靠支持。控制系统方面,神舟十八号飞船采用了先进的制导、导航和控制技术,确保了飞船在飞行过程中的精准控制和安全稳定。这套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飞船的飞行状态,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确保飞船能够准确地进入预定轨道,并安全返回地球。载人航天离不开生命保障系统,这是保证航天员在太空中能够好好生活的关键技术之一。这套系统能稳定地供应氧气、水和食物,还能控制温度、湿度和压力,确保航天员的健康和安全。未来,中国空间站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太空科研基地,进行更多前沿的科学实验。从发射升空时的壮丽景象,到空间站驻留期间的科研探索,再到返回地球时经历的“炼狱”考验,神舟十八号任务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和奇迹。然而,正是这种对极限的挑战,对未知的探索,才推动着人类不断前进。它证明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也预示着未来太空探索的无限可能。从“炼丹炉”般的回家路,到星辰大海的征途,中国航天人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参考:中国日报网《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http://cn.chinadaily.com.cn/a/202411/04/WS67281a6ea310b59111da1677.html
本文 htmlit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dgghz.com.cn/baike/4270.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