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联金灭辽收复幽燕,直接导致了靖康之难!只因过早暴露弱点

admin 阅读:83 2024-11-07 19:06:48 评论:0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宦官童贯出使辽国,借以探辽虚实,恰逢燕人马植求见,自言有灭辽之策。马植与童贯晤谈的所谓灭辽之策,就是后来他上书宋廷的联金灭辽,政和七年(1117年),徽宗在大臣蔡京、童贯等人的怂恿下,开始了同金国的外交,命登州差将吏同归附宋朝的辽人高药师以买马为名泛海赴金联络,但他们进入女真苏州地界后,因惧怕被女真兵所害,未及登岸便折回。重和元年(1118年)宋朝再次派遣马政、高延庆及高药师等八十余人浮海至金,向金国君臣传达了联合夹攻辽的意图,立即获得积极的响应。此后,双方使节往还,国书相商,至宣和二年(1120年)十一月,基本达成共攻辽国的口头盟约,其主要内容是:灭辽后,宋把每年输辽的岁币五十万两、匹银绢转给金国,金承认将原后晋石敬瑭割让给辽的除西京(即云州,治今山西大同市)以外的其余原汉地归宋;金攻辽中京(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西大明城),宋取燕京,然后宋金两军共同夹攻西京。这就是所谓的“海上之盟”。但是,说好的一起攻辽,宋军军力太弱,导致攻燕失利,无力再举兵,童贯无奈之下,只得密向金人乞兵。阿骨打爽快地应允了这一请求,兵分三路,直扑燕京。辽人恐慑于金军的强大声势,于宣和四年(金天辅六年)十二月向阿骨打奉表投降。金人从三月攻取西京到此时进入燕京,已掌控了燕云大部分土地,如果乘机将涿、易二州以外的辽国领土立即据有己有,宋人也势必无可奈何。金帅粘罕(完颜宗翰)就曾提出过这样的建议,却遭到阿骨打否决。深谋远虑的阿骨打仍然兑现了在十一月初接见宋使赵良嗣时的承诺,将燕京及蓟(治今天津蓟县)、景(今河北遵化县)、檀(今北京密云县)、顺(今北京顺义县)、涿、易六州二十四县归还了宋朝。对宋朝再次提出的归还营、平、涞三州的要求,则予以更强硬的拒绝;对西京的归属,也只是虚与应承,不形诸文字。尽管金人以宋人失约为由,只把幽燕这部分土地归还宋朝,却还要宋朝付出更大的代价,要求宋在每年致送的岁币外,加付燕地的税赋。最后,宋朝作出让步,答应在每年原纳辽的五十万两、匹岁币的基础上,再加付价值一百万贯钱的货物,并支付绿矾二千栲栳。不仅如此,为了获得金人对常胜军归属宋的承认,宋朝允许用有产业的燕人作为交换,于是,金人将这些地区的官宦、富民、金帛、子女席卷一空,尽掠而去。因为金人的劫掠事前获得宋朝的许可,所以燕民把对直接施虐者金人的怨恨,很大程度上转移到宋朝身上,从而使宋朝还付出了丧失燕地人心的巨大代价。宣和五年四月,宋朝付出惨重代价后,接管了金人承诺交还的城池,但悉为残破空城,因为金人除掳掠一空外,行前还对城防设施进行了蓄意的破坏。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宋朝却恬不知耻地标榜为“收复燕云”,并为之举行热烈隆重的庆祝仪式,同时大行封赏。实际上,这所谓的收复,没有一地是靠宋军武力夺得,即使是宋军进入燕京之后对辽收尾之战的胜利,也是由驻防燕京的郭药师所率原常胜军在是年八月取得,将攻破景州、蓟州的萧干所率残部大败于峰山(五峰山,在今河北遵化县东北),并将其首级传送开封。在这热闹的祝捷背后,难以掩盖的最可怕的状况,一是军队的自信心已被严重摧毁,这不能不说是联金攻辽政策所造成的;二是宋军除了遭到辽、金人的蔑视外,还极大地诱发了金人更大的贪欲。至此,对宋的孱弱,金人已经一清二楚,但为什么仍然信守约定,将上述地区交割给宋朝?不仅如此,宋军未参与对以后西京的夹攻,然而在阿骨打驾崩后,继位不久的金太宗吴乞买也还部分答应了宋使的请求,于是年十二月将朔、武二州交割给了宋,对宋通过召降获得的应、蔚二州也报以沉默态度。金人这些行为,其目的并非出于对宋的真诚友好,只是还没做好侵宋的战争准备,从策略考虑,倒不如先利用宋的领土要求,一而再、再而三地榨取其财物。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中,广袤富庶的中原大地对北方少数民族充满了无比的诱惑,仅此燕云之地,自然也难以满足金国伴随国力一起兴盛起来的野心。既然宋军如此不堪一击,金人便在宣和六年占领平、营、涞三州后,于次年以宋人毁约招降纳叛、接纳张觉(一作珏)为借口,兴师问罪,在降金的郭药师的引导下,分二路大举南下,终酿成了靖康之祸,使北宋王朝迅速沦亡。童贯班师人城奏凯的乐曲,在开封城内尚未消散,转瞬间便变成徽、钦二帝别宫辞庙的哀弦,其中的意味,每每给后人以无比强烈的刺激和酸楚的唏嘘。这一后果,一些清醒的宋朝官员也认识到了。参议官宇文虚中就上书指出联金攻辽是“庙谟失策”,“将有纳侮自焚之祸”,判断金人在灭辽后,将会“贪心不止,越逸疆圉,凭陵中夏”,因此劝谏中止同金人结盟。就连辽国在击败种师道后,也遣使来规劝宋方:“今射一时之利,弃百年之好,结豺狼之邻,基他日之祸,谓为得计,可乎?”这样的接二连三的警告,宋廷当政者竟然充耳不闻,全然不信。事实上,宋廷曾不止一次有改弦更张的机会,但却一直执迷不悟,待到金兵挥戈南下才有所警醒。但狂澜既倒,为时已晚。陶晋生先生综述道:“学者大都认为北宋之亡,主要原因之一是联金灭辽政策执行时,自暴弱点。”事实上,这项政策一旦执行,的弱点就无法掩盖,而且在执行中遭到挫折后还会明显滋生出新的弱点。反之,如果没有这项政策,宋的弱点就不会如此充分而快速地暴露于金人眼前,即使金占据全部辽境后,由于不明宋朝的虚实,短期内也不敢贸然对宋发动战争。这或有可能使宋赢得疗治和消除其弱点的时间,宋朝国势也有可能在与金的对峙中会出现好的转机。正是这一政策的出台,使北宋丧失了这种种可能,反而打消了金人原有的顾虑,趁热打铁,迅速下定毁盟攻宋的决心。所以说,直接导致和加快宋王朝覆灭的,恰恰是这联金攻辽政策。(正文完)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本文 htmlit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dgghz.com.cn/keji/4969.html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